返回首页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是什么?

来源:www.cn100e.com   时间:2023-05-06 10:46   点击:75  编辑:铭师读书   手机版

内容提要:【中医入门必背口诀】热度:93

一、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二、把脉的意义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三、针灸45个必背口诀

【经络概论】十四经脉,十五络脉,奇正联络,络脉毛细。

【寸尺定位】寸口为手阳明,太淤为足太阳;尺泽手太阴,血海足少阴。

【经脉走向】三阴三阳任督脉,从纵贯脊柱到前额;手足十二经,分布朝四肢。

【穴位特点】拳头五指难拗,立腰抻气合谷留;阳经面部多汇聚,阴经下肢更丰富。

【刺激方法】虚则宜扶实则泻,针头插浅取慢放;气滞以行推拿病,血瘀则结铜针芒。

【禁忌事项】妊娠中期勿刺腹,诸病相伴慎用针;胃肠易损留神勿刺,喉舌危急不可忽。

【针灸疗效】内科外科皆可医,通达十二经络脉;调和阴阳舒活窍,康复健康增寿命。

【预防保健】餐适量、起居有节;行运动、情调稳定;针灸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四、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以下是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手太阴肺经】盘古开天门,少商通气息。云门入心肺,经行手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起于廉泉,人中交迎合谷联。扶突入胃过空肠,下抵咽喉绕口边。

【足阳明胃经】胃经起于大趾间,从下腹部直上颈。经行面颊鼻与目,内注心肺脾三焦。

【足太阳膀胱经】至阳之膀胱,起于目内眦旁。经行头面背关节,下至外阴会阴上。

【手厥阴心包经】厥阴少府集真音,络脉贯心横膈膜。络属阴经手心出,阴郄入肺越肝门。

【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之邻,温通心脉气流行。经行胸中系舌本,系脉入掌润五脏。

【足少阴肾经】少阴肾经两行流,起于涌泉往上求。经行内踝遍及首,对射肺关调和水。

【足厥阴肝经】肝藏血,为情所伤;足厥阴起于大趾旁。经行盘踞外踝止,循阴器窍上胸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经起长鱼,人迎曲泉接上头。温阳明直行肘尖,逆流出缺循环走。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阳明相合,手少阳经从臂节。过肘后出来贯耳、颊,下交颞部联睛角。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自外踝,沿腓骨下行无碍。膝股背部白环子,枕部交会入喉咙。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起于外眦,过颊上头有分支。挟腹直上经胸腹,至悬颅,耳中通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