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报告文学三大特点: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来源:www.cn100e.com   时间:2023-05-16 11:44   点击:168  编辑:铭师读书   手机版

内容提要:【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热度:62

一、报告文学三大特点?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及时性: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报告文学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扩展资料

2、纪实性: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一般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报告文学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3、文学性:报告文学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二、报告文学经典作品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们描写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示了关于人性、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现实的深刻见解。

  1. 《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2. 《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民间叛乱》 (作者:陈破空)
  3. 《惊蛰》 (作者:余华)
  4. 《在细雨中呼喊》 (作者:余华)
  5. 《大江东去》 (作者:方方)
  6.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海明威)
  7. 《茶馆》 (作者:老舍)
  8. 《来自新世界》(作者:马克思·哈里斯)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提供了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的机会。

三、报告文学兴盛的原因

报告文学兴盛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报告文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现实主义潮流,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现实社会,并以此唤起社会改革意识,这种思潮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对现实的关注:对真实的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是报告文学兴盛的重要原因。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自由化的发展,报告文学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真实的、客观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公正和权益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报道传媒的不断发展:报道传媒的发展为报告文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更加丰富的材料来源。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媒体形式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如互联网、手机APP等传媒形式的出现,为报告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4. 文化自觉的增强: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自觉的认识也越来越强烈,对于有关问题的探究与反思也日益深入。因此,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形态,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欣赏。

总的来说,报告文学兴盛的原因不止以上几个,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报告文学正因其真实、客观、有价值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认可。

四、报告文学是散文吗

报告文学可以看作是一种散文形式,它主要是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通过省略繁琐的修辞和艺术手法,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生动深入的叙述,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本质和现实的真相。

因此,报告文学与散文一样都属于叙事性文体的范畴,但它更加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五、报告文学属于什么文体

报告文学属于叙事性文体,它主要是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通过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再现和呈现真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

与小说、散文等文体不同的是,报告文学更强调事实陈述和真实性,更具有宏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同时,报告文学也可以融合其他文体元素,如描写、议论、批判、反思等,从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